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山西政企信息-政公网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湖北 湖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海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上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星座 展会 企宣
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政企信息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23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3日(农历2023年3月4日),星期日讯: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4月19日在大同市平城区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区长郭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平城区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紧紧围绕“一核四区七高地”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平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区域经济平稳运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3.8亿元,同比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1.4亿元,同比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2.7亿元,同比下降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1.3%;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61.2亿元,同比增长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436元、21564元,同比增长5.7%、6.0%;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市下达任务。市场主体达到11.1万家,同比增长19.6%;新增入库企业92家,“四上”企业达724家。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7个,投资额度14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5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80个,总投资951亿元。经济基础更加厚实。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5.4%;农业示范区完成投资3.5亿元,省考发展指标全部完成。培育美川大唐建材、新源环保、隆瑞晟混凝土公司等成为规上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总数达38户;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同车公司实现产值45亿元,美川大唐实现产值2800万元,同星公司产值超过5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3.3亿元,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0.42:22.21:77.37。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基础不断增强,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3个、市级众创空间3个;深化省校合作,建成科研平台延伸基地1个,与中国农科院加工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25家。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60亿元。发展动能进一步集聚。

  ——创业环境更加宽松。针对性出台助企纾困“18条”等系列政策举措,提供金融担保金1000万元,通过信易贷平台发放26亿元。累计减税降费24.6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0%。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五减四办”、试行“容缺受理、承诺审批”,证明材料压减30%,网办率达98%以上,审批效率提高40%,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12345热线受理14.7万件,办结率96%。营商环境连续三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古城建设进一步提速,修缮院落129处,新建景观路3条;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完成农村改厕461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提质改造农村公路5.5公里;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411套住房,完成房屋征收安置2861户。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秩序整顿、城市文明提质专项行动,城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更加靓丽。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27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9.6%,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于省市前列。红卫桥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站建设完成,水质达到III类标准。持续推进御河、十里河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实现河清、岸绿、景美目标;切实开展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房屋违建等环境综合整治,城市脏乱差得到根本治理。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投入3100余万元,对古城及7座跨御河大桥进行绿化美化,新建、改造口袋公园4个,补植行道树5000余株,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生态魅力宜居的美好家园渐成现实。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普及普惠学前教育,普惠幼儿园增加11所,建设公办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540个;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对13所学校进行修缮,智慧校园建设覆盖30所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教师300名,新招聘教师150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打造6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对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升级改造,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建社区养老幸福工程1处,为社区配置30个助老服务站,养老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提供公益岗位130个,城镇新增就业8034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政府承诺实施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社区治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平安平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法治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67件、区政协委员提案96件。全面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推进。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档案、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也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面对疫情持续冲击特别是9月底“多点散发、多链传播、局部聚集”的严峻形势,区委科学指挥,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举措,强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储备,持续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能力。广大防疫人员和医护工作者逆行出征、连续作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限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这场长达三年的抗疫斗争中,全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干部职工都付出了相当艰辛的劳动,做出了无私无畏的奉献牺牲,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底气!

  各位代表!平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平城改革发展的各界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步伐缓慢,现代产业体系尚未根本建立,市场主体总量偏小,产业规模不大,全区经济实力亟待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还存在短板,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扎实推进“一核四区七高地”建设,持续“争进位、补短板、转作风、提效能”,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平城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市定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全省统一开展的“12+N”调研活动为载体,强化问题导向,优化发展思路,落实行动方案,切实解决好平城区发展举措创新、发展路径拓展、发展质效提升的关键问题,让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内生动力更加充沛。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把融入京津冀作为平城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牢牢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在积极对接京津冀、主动融入京津冀上建机制、出实招、闯新路,让共赢理念更加鲜明、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新的一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盯住全区人民关注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既要看在眼里,更要抓在手上,调动一切有利资源实施民生工程、建设民生项目、推进民生改善,坚定守牢民生发展底线,让各项事业更加繁荣、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发展局面更加和谐。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区域经济转型,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服务业量质齐升。加快生产性、生活性、非营利性服务业及所属细分行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抓住省委“打造大同国家物流枢纽和京津冀冷链物流仓储基地”的有利时机,谋划投资10亿元建设平城区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推进投资1.5亿元的晋北农贸交易仓储物流管理配送中心项目,建成大型现代化、信息化综合商贸物流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大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契机,优化跨境电商创业园建设,培育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乡村e镇培育工程,推动社区物业、村级信息服务站、便利店等提供快件派送服务,完善电商末端配送系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按照省、市“两个转型”整体布局,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推动投资33亿元的零碳数基·桃花源项目,建成算力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商业,提升传统商业服务水平,实施云中商场、东信国际等重点商业综合体品质提升工程;盘活烂尾闲置商业项目,积极与万达、红星美凯龙等知名企业对接,以投融资、债务重组等手段,推动东小城、亿丰国际等商业项目复苏;重点推进投资5.6亿元的大润发商业综合体项目,谋划推进永泰南广场现代商业集聚区项目,在百盛一部西侧谋划投资30亿元建设凯德世家二期项目。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计划在近郊村布局一批康养小镇;在新开发的地产项目中有序布置以健康养老为主的康养社区;重点谋划投资3000万元的马家小村北魏福星项目,建成集养老、康复、休闲于一体的乡村康养综合体。大力发展夜经济,依托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称号,立足游玩景点、广场、商圈、老字号等本土特色,引导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商家一起发力,推动形式多样的特色夜经济发展。

  ——推动工业提质增效。把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改造升级传统工业产业,引导同车、国电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更新生产设施,重点推进同车公司投资2.5亿元的研发、技改项目,铁塔公司、电信运营企业投资1亿元的5G基站建设、无线网宽带等网络提速工程,ABB牵引变压器、中车爱碧玺等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全市“风光火储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方向,加快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数字产业发展进程;打造以同车公司为核心的轨道交通特色专业镇;推进能源革命,在节能、储能上下功夫,谋划投资6亿元的零碳物流园区项目,重点推进一期投资1.4亿元的新能源重卡换电站建设。

  ——推动农业融合发展。打造以投资3.4亿元的梦太空嘉年华为主的集农文旅融合、智慧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御河片区打造景观农业、生态农业,重点推进投资5000万元的御河景观农业项目。在西部片区谋划建设文旅产业融合集聚示范区,重点推进投资2亿元的集民宿、酒店、商业街等一体的小石子村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投资2亿元实施老村院落修复改造、道路及管道等配套工程的阳和坡知青大院项目。在南部片区打造农业产业集聚区,做强平城乳业品牌,推进投资3.1亿元的天牧牧业万头观光生态奶牛养殖项目;发展特色渔业,重点推进高密度鲈鱼养殖项目;利用千亩梨园水庄水面,打造集水产养殖、垂钓、观赏、休闲于一体的都市渔业。在北部片区推进泉寺头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森海食用菌特色产业基地等农业产业项目。全面构建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扩大招商引资。依托我区市域中心区百万人口规模的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核心区“引擎”作用,提高招商引资能力和水平,当年实现投资不少于150亿元。专注靶向招商,持续加强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链建设,探索“1+N”招商新模式,实现引入一个、跟进一群、带动一片的雁阵效应。探索市场化招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商会、协会、智库、企业、专业中介等开展合作,聘请行业内企业家、专家作为招商顾问,广泛开展市场化招商活动。开展以商招商,鼓励支持已落户外来投资企业积极引进合作伙伴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引导本土企业加强对外合作,通过合资、合作、并购、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扩大投资规模。

  ——加快项目建设。结合区位优势,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支持方向和省市重大战略规划部署,谋划好项目、大项目。立足长远谋划项目,重点围绕核心功能定位、服务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改造、公共服务提升、新型消费培育、文旅融合发展、一老一小需求、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进行谋划。落实项目包联机制,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着力推进签约项目快落地、开工项目快建设、投产项目快达效;年内重点推动重大建设项目36个,投资132亿元。提高项目质量效益,持续做好项目库动态精准管理,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和制定重点工程建设政策举措,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高质量实施。

  ——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北京、杭州、深圳等全国试点城市,出台平城区提升方案。按照“三无”“三可”“五有套餐”要求,制定具体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推广“一业一证”“一企一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证照联办”等创新举措,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继续加大审批事项下沉力度,推行就近办、自助办。优化全程帮办、代办制度,实现重点项目全覆盖、全流程、全天候、个性化。开设企业孵化专区,设立奖励基金池,加大支持培育“个转企”力度。完善7×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功能,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积极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实现“无纸化、无介质、零收费”。完善“一网通办”,逐步实现“全程网办”。让营商环境成为平城开放的新标识。

  (三)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旅游首选目的地

  ——传承名城历史文化。聚力建设文化强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突出文化内涵,聚焦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等现实题材,力争创作《千古平城》《平城文旅史记》等一批展示大同文化、平城印记的精品作品。加快文化场所建设,新建平城区文化馆、图书馆、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围绕书香平城、文化平城,打造更多各具特色的新型群众文化活动空间,逐步推进平城区内图书通借通还和数字图书设施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养非遗能工巧匠、乡土能人,开展“老工艺、小工匠”非遗进校园活动,打造特色校园非遗文化;全方位多层面精准开展艺术普及活动,推进从“送文化”向“种文化、兴文化”转变。

  ——发展全域现代旅游。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以古城为核心的度假区、以文瀛湖自然景观为依托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在代王府打造《天下大同》沉浸式+行进式实景演出项目;打造柴市角特色街区、教场街现代综合性商业步行街、下寺坡街民俗特色休闲街、鼓楼东西街餐饮休闲步行街。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发展中航梦太空等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打造知青大院等红色旅游,代王府、明堂、梁思成纪念馆等文物文化旅游,卧龙山滑雪场等体育旅游,马家小村北魏福星等康养旅游。叫响平城民俗品牌,充分挖掘本地美食,启动第一届“平城美食节+音乐季”,丰富美食品种和业态。开发特色“平城礼物”,整合非遗传承、农产品等,开发特色工艺品、土特产、生活用品和旅游纪念品。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改造民宿,盘活烂尾酒店项目,加快酒店建设,重点推进投资2.95亿元的希尔顿花园、瑞丰楼、东南邑·既下山酒店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古城停车资源,扩大停车场服务范围、延长服务时间,切实保障游客的停车需求。推进数字文旅建设,利用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推动A级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等上线上“云”,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等。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围绕古城文化体验、地方剧种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化历史文化、弘扬民俗节庆、全面激活美食、文创、旅游、会展、演艺、游学等业态,着力打造古城“不夜城”和旅游首选目的地。

  (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推动城市更新。紧跟市委“把中心城区打造成引领全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思路,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借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广场模式,深度开发永泰广场,成为大同城市会客厅。继续做好旧改、棚改,实施振华南街、宏洋美都二期等15个城市更新项目。推进投资3000万元的高品质生活示范项目,打造智慧生活样板。谋划投资2亿元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回购项目,将闲置和低效利用厂房、住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改善居住环境。

  ——加强城市管理。对标发达城市,着力补齐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短板。投资3000万元建立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打造不少于10条样板街、精品路。建设、改造100座爱心驿站,打造10个共享空间,改善户外劳动者休息环境。生活垃圾实行转运站-果皮箱-垃圾桶的点线面密闭收运。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善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秩序等;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民参与,促进文明行为养成;举全区之力改善城市软、硬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建设和美乡村。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融入全省“晋北城镇圈”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开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复制金家湾村“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西王庄村商贸公司等模式,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三变”改革,发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作用,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快生态保护治理,着力提升绿色发展新境界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作,大力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以扬尘、秸秆焚烧、餐饮业油烟、秋冬季大气污染等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治理成效,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强化水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治理、湿地建设运行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管控,实施河道“散、乱、污”企业动态清理,常态化开展“清四乱”工作,确保两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国考红卫桥断面水质达到目标要求。投资2.1亿元实施御河灌区西干渠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形成水面6.8万m2;谋划投资6000万元的泉寺头等四个村的地下水水源置换项目,用地表水满足0.6万亩耕地灌溉需求。有效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进有害垃圾收贮点建设,完成受污染耕地、地块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等工作目标,确保区域土壤环境安全。大力发展废品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推进投资1亿元的智能回收项目,可实现年回收废品9万吨。做好固废处置工作,推进投资1.4亿元美川大唐新型固废处理项目,大宗固废得到有效利用。

  (六)加快提升治理能力,着力夯实安全稳定基础

  ——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继续开展以“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燃气管道、自建房”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有效消除隐患,遏制事故发生。实行划小网格、划小单元,分类分级、责任挂牌、专家服务、失信惩戒等模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监管格局。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加大事故查处、责任追究力度,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健全应急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及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加强老旧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水平。以“五安联创”为牵引,以“同安”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构建“打防管控建”同步发力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扫黑恶、治电诈、打盗窃、禁毒品、护民生”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涉枪涉爆、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领域突出违法犯罪。大力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减少信访存量,控制信访增量。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机制,规范接待、受理等环节,提高法律援助质量。社会公共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整合司法、城管、卫体、民政、市场等数据资源,“12345”市民热线等诉求渠道,推动构建集基础数据、网格服务、指挥调度为一体的“三大平台”以及汇聚网格党建、事件处办、矛盾化解等“九位一体”应用,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重点做好群众关心的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工作,坚持物业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业委会、物管会全覆盖;开展物业管理星级评定工作,倒逼物业提高服务质量;出台物业管理服务制度,明确服务标准、奖补考核及良性退出机制,全面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高。

  (七)加快发展民生事业,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续建2所公办幼儿园,认定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投资1800万元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优化学校布局,加快推进平城区魏都学校建设,力争今年6月开工;加大职业中学建设力度,完成规划选址和学科设置,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1所高质量职业中学。优化教师结构,招聘120名中小学教师。继续做好学生课后服务,放心午餐学校再增加5所。对接京津冀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支持以师资队伍培训交流、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实验实训基地共建等方式开展“点对点”合作,提升教育水平。

  ——持续提升健康保障水平。推进“1+18+N”的区-街-社区(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及能力建设,加快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投入1亿元将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街道卫生院升级改造成标准化社区医院,新建3家街道卫生院和3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让“一老一小”安心。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升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办好全民健身日、科学健身大讲堂等,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以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为扩面重点,提高参保缴费率;严格执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继续扩大医保覆盖面,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做好已建成养老中心、助老服务站的运营管理,为老年人提供贴心周到服务,重点谋划投资4000万元新建、改造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幸福餐厅,关爱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生活。

  ——持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继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预计培训不低于3000人;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通过线上线下,举办主题多样、行业丰富的招聘会,最大程度缓解就业难、招工难;打造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街道服务站-社区就业指导窗口“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为就业者提供更好就业服务。继续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推进农民工务工就业,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提供合适就业机会和岗位。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无小事,我们将继续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人民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区政府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以政治建设锤炼忠诚品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省、市、区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以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扎实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和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深入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实施。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治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统计和审计监督作用。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

  ——以作风建设激励勤政务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久久为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做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真正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政府系统干部要扑下身子深入调查研究,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等,形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平城建设新篇章!

  名词解释

  1.一核四区七高地:大同市域核心城市;现代服务集聚区、创新生态试验区、市域治理示范区、幸福大同先行区;现代产业新高地、创新生态新高地、城市发展新高地、生态文明新高地、开放发展新高地、幸福民生新高地、共治共享新高地。

  2.五减四办:减事项、减时限、减环节、减要件、减证明;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一般事项“网上办”,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复杂事项帮办代办“一次办”。

  3.容缺受理:是指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次要条件或申请材料欠缺的政务服务事项,经过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政务服务单位先予受理,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时限和超期补正处理办法,并进行审查,在申请人补正全部材料后,在承诺办结时限内及时出具办理结果意见,颁发相关批文、证照的制度。

  4.承诺审批:指对提出资质行政审批申请的申请人,由行政审批机关一次性告知其审批条件,申请人以书面形式承诺符合审批条件,行政审批机关根据申请人承诺直接作出行政审批决定的制度。

  5.“三无”“三可”“五有套餐”: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服务,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

  6.小升规:指首次由规模以下升至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即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2000万元以上并进入统计部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录库的工业企业。

  7.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8.专精特新: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

  9.乡村e镇: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配套服务为支撑,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互联网应用基础的发展空间平台。

  10.两个转型:数字转型与产业转型。

  11.“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来源: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
政公网
Copyright 2009-2021 www.zgw12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鲁ICP备08104861号

转到电脑端